从汽车、冰箱、洗衣机,到MP3、录音笔、数码相机,我们身边这些款式精美、形状各异的产品,之所以能批量生产,无不与模具有关。据悉,同一种车型的轿车共需模具约4000套,价值达2亿元至3亿元;单台电冰箱需要模具生产的零件约150个,共需模具约350套,价值约400万元。被称为“工业之母”的模具工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悉,目前上海模具产值已达近150亿元。
然而,由于市场急剧膨胀,处于发展期的模具企业亦面临繁重的科技创新任务。促进模具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按照“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总体要求,积极开拓服务功能,促进行业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善搭科研平台,和企业一起创新
模具生产需要广泛运用高科技产品,但是单个企业的能力有时显得不足。企业遇到的难题,模具行业协会总会迎难而上,积极发挥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作用。例如,很多模具企业广泛使用高速走丝线切割机,由于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加工成本低的优势,很受模具企业的欢迎。但在加工速度和表面质量方面,高速走丝线切割机却有明显的劣势。为推动电加工业发展和满足模具企业需求,由协会牵头组织,协会特种加工委员会、上海交大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有关电子有限公司组成课题攻关组,除了对机床结构精度、走丝系统稳定性、系统装置耐磨性等机械方面严格按标准要求把关外,还在高频电源和跟踪控制系统方面作了创新和改进,调整脉冲参数,并开发相应多次切割的软件。经过反复实验和调试,研制成功了中走丝线切割机床和能实现无条纹和多次切割的调整走丝电火花切割机。这些产品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鼓励会员企业创新,协会总是不遗余力。在协会鼓励下,华奥模具有限公司率先探索标准化模块设计和组合注塑模之路。2006年8月,该技术研发成功,使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缩短1/4,模具成本降低5%-10%,注塑生产中模具转换、维护更加快捷。这一技术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开展职称评定,为行业培育精英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人才短缺现象非常突出。据协会统计,长三角地区模具技术人才紧缺状况十分突出,很多外资企业急需模具开发制造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供需比只有1∶12。为此,行业协会于2004年起开展了行业职业技能评定,首开全市行业协会自主开展职称评定之先河。
据了解,协会已连续4年每年开展两次行业职称评定工作,至今已评定高级工程师20人、工程师30人、助理工程师15人。“协会开展职称评定,不仅增加了企业凝聚力,同时又反映出了企业的技术水准,让企业看到差距。”一些会员单位和企业职工对协会开展的职称评定工作交口称赞。
2006年,行业协会的职称评定工作得到了市人事局等主管部门的认可,被纳入政府职称评定系列。
争取优惠政策,加强产业支持力度
为了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扶持规模企业做大做强,模具行业协会还积极做好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商工作,帮助部分企业争取增值税先征后返优惠政策。通过努力,政府部门应允:对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返税率为10%。
据悉,协会争取的这一优惠政策,已使业内部分企业退款达600-700万元。这些企业用退税购买先进的加工机械,从而加速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目前,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优惠政策的各类企业的产值已经占模具总产值的60%以上。
加强交流合作,不断开拓国外市场
对中国的模具产业而言,促进产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信息交流,必须对国际动向有充足的把握。近年来,模具行业协会和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国领事馆商务处建立了密切联系,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一方面,协会根据国外企业、商务代表团业务洽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模具企业参与业务交流,方便了国外同行与上海模具企业的联系;另一方面,协会组织企业到日本、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访问、考察、参加和参观展览会,出访的企业既获得了国外先进技术的信息,又加强了与国外同行的交流。由此,不少企业借助协会搭建的“桥梁”,收获了海外源源不断的订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