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发展油棕生产努力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

[日期:2009-05-14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我国是世界第一食用油消费大国,食用油消费主要依靠进口,自给率不足40%。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我国传统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油菜和花生,其主产区同时也是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用地日益紧张和食用植物油需求刚性增长的情况下,依靠扩大传统油料种植面积提高食用油自给率的空间十分有限。我国热区面积达48万平方公里,热带油料作物资源丰富,且适宜种植地区属非粮食主产区。通过深入调研,本文认为调整我国油料种植结构,在热区开发种植新的油料作物——油棕,有利于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世界油棕生产及棕榈油贸易概况

油棕原产非洲,是多年生热带木本油料作物,经济寿命高达20~40年,果实可长年生长、连续采摘。其果肉、果仁含油率均在50%左右,单位面积产油量远远超过大豆、花生和油菜等油料作物,且油质稳定性好、维生素含量高,享有“世界油王”美誉。

(一)国际油棕生产及棕榈油贸易概况

1、油棕生产情况。油棕自然分布于南纬15度与北纬16度之间的热带雨林到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目前,商业性种植主要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3国。2005年,3国的种植面积占全球种植面积的85%。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球油棕收获面积为1389.09万公顷,棕榈油产量3928万吨,占世界9种主要植物油总产的30%以上,居第1 位。其中,马来西亚收获面积达379万公顷,棕榈油产量1650万吨;印度尼西亚收获面积达458万公顷,棕榈油产量1690万吨。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后几年世界棕榈油产量将会稳步上升至4000万吨以上,到2010年棕榈油占国际植物油市场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2、棕榈油消费及贸易情况。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世界油籽状况报告称,由于受到中国、印度食用油需求刺激和马来西亚、中国及欧盟25国生物燃料项目的驱动,2006/2007年度全球棕榈油消费达到创纪录的3730万吨,引领全球植物油需求的增长。自2001/2002年度,棕榈油消费增长了1320万吨。2007/2008年度全球年消费棕榈油4019.3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7.8%。由于世界油棕生产高度集中而棕榈油却在世界范围内消费,棕榈油的贸易量也不断扩大。2006年,棕榈油贸易量占世界油脂贸易总量的比重超过50%。2007/2008年度全球棕榈油出口量达3039.8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13%,其中马来西亚出口1421.7万吨,印度尼西亚出口1350.5万吨。棕榈油主要消费进口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印度和欧盟。由于国内棕榈油的消费量增长,预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出口量。

3、棕榈油价格走势情况。总的看,棕榈油相对其它主要植物油价格较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但是,由于受大国经济周期、能源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棕榈油价格波动较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棕榈油价格除2000年受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的豆油大量投放市场以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过剩影响而大幅度下滑外,一直处于上升势头。马来西亚精炼棕榈油2007年12月出口均价达到921美元/吨,2008年3月涨至1326美元/吨,而2008年7月至今,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又大幅下滑。但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后几年世界棕榈油价格将维持在人民币4600~5600元/吨。

(二)我国油棕生产及棕榈油进口概况

1、油棕生产情况。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油棕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云南等地试种。期间,经历了一个油棕种植大发展时期,六十年代中期,仅海南岛种植面积就达65万亩。由于受栽培技术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等多种因素影响,规模化种植很快失败,油棕园被大面积改种橡胶树等其它作物。此后,我国一直没有规模化、商业化油棕栽培。目前仅在海南省西部、南部以及云南省西双版纳有零星分布和小块种植。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统计,我国油棕种植面积仅为270公顷,产量3551吨左右。但长期以来,有关科研单位一直没有放弃对油棕新品种进行跟踪引进试种,并在优良品种选育、适应性和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成果,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近些年引进的矮生、早熟、高产、高抗新一代油棕品种已经通过了2005年达维台风和2008年超长低温寒害的考验。另外,我国已基本掌握了油棕的机械化采收和棕榈油生产加工技术。以上技术均为我国油棕产业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2、棕榈油消费及进口情况。棕榈油在我国主要用于方便面等食品制造业和制作食用调和油等。由于棕榈油价格比豆油等低廉,我国棕榈油消费量呈逐年增多态势,2006年占到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2%,仅次于豆油,居第二位。1996-2005年,我国棕榈油食用消费年平均增长4.59%。2006年食用消费量约为375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21%。与此同时,棕榈油的工业消费也迅速增加,2005年和2006年我国棕榈油的工业消费量分别约为120万吨和130万吨,呈稳步增长态势。我国棕榈油消费完全依赖进口,是进口量最大的食用油,特别是近8年来,进口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2001/2002年度我国棕榈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00万吨,达到222.1万吨,之后逐年大幅增加,2005年达433万吨,2006年进口508.2万吨,2007年达509.5万吨,2008年进口528.2万吨。2006年我国开展棕榈油贸易的企业近万家,其中大中型贸易企业80多家;开展棕榈油进口加工的大型油脂企业50多家。

二、我国开发种植油棕的前景分析

(一)有利因素

1、适宜种植区域较广。我国海南、云南等地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温高,土壤肥沃,适宜油棕生长。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介绍,海南省三亚市、乐东县、东方市、昌江县、白沙县、儋州市和云南省勐腊县、景洪市、河口市等为油棕种植适宜区;海南省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陵水县、屯昌县、定安县、澄迈县和通什市及云南省勐连县等是油棕种植次适宜区;海南省琼中县、临高县和海口市,广东省雷州市和云南省江城、金平、马关以及广西自治区那坡、十万大山地区等也可以种植油棕。目前这些地区可以种植油棕的荒山丘陵达数百万亩。另外,上述地区还种植了许多不能抵御台风的橡胶树、经济效益低下的槟榔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速生桉树等,这些土地也可以改种油棕。

2、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油棕具有管理粗放、生产成本低、经济寿命长、产油率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好等特点。从经济效益看,首先是产出效益高。马来西亚毛棕榈油平均单产已超过4.35吨/公顷,有的地方已高达6~8吨/公顷。如果在油棕林科学间种玉米、山药、香蕉、木薯和芋头等植物并进一步开发利用油棕纤维等副产品,总收益将更大。其次是投入成本少。由于油棕种植管理粗放,人均抚管面积可达120亩以上,且栽种一次可收获多年,加之多在荒山荒地栽培土地机会成本较低,棕榈油平均生产成本仅150美元/吨左右。从社会效益看,以油棕替代传统油料作物可节省大量耕地。据测算,油棕单位面积产油量是花生的5倍、大豆的10倍。以种植油棕和大豆为例,种植100万亩油棕,就相当于扩大10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同时又节省1000万亩粮食用地。从生态效益看,油棕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大气温室效应,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盐碱地、荒坡地上均可种植,对热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油棕林是继橡胶林之后的又一种利于长期稳定热区生态平衡的重要人工林生态系统。

3、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从品质看,棕榈油本身不含胆固醇,且具有抗血栓、预防心血管病等多种保健功能,是一种完全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从价格看,棕榈油价格比豆油低约100美元/吨,非常具有价格优势。从需求看,2007年中国人均年消费食用油仅17.3公斤,距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植物油消费量将不断增长。目前,我国植物油年度缺口超过1300万吨,消费主要依靠进口。2006/2007年度,我国直接进口植物油749.5万吨,加上进口油料折油,占当年度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的61%左右。与此同时,因近年来世界生物柴油产业迅猛发展,加重了食用油供应紧张。从2002/2003年度到2006/2007年度,以生物柴油为主的世界工业用植物油消费量年均增长17%,其中2006/2007年度植物油消费量占到了世界植物油总产量的12.7%。工业用植物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国际植物油库存明显下降。据预测,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生物柴油产业仍将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国际上可供我国进口的油料产品将日趋紧缺。

(二)不利因素

1、政策支持明显不足。由于目前油棕在我国不是主要油料作物,且经历过发展失败,国家没有对油棕产业发展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生产、加工等各有关部门对发展油棕产业的积极性。

2、基础研究相对落后。由于我国对油棕产业科研项目投资少、专业研究人才短缺,油棕产业基础研究与油棕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还不能满足油棕产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品种问题。虽然有关科研单位已经引进并试验成功矮生、早熟、高产、高抗的油棕新品种,但大面积推广还需进行区试和中试。二是栽培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对油棕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三是病虫害防治问题。比如对红脉穗螟和二疣犀甲等油棕害虫,还没有掌握很有效的防治方法。

3、棕榈油加工业发展滞后。受气候影响,我国油棕每年收获期为4-11月,油棕果实中脂肪酶的活性很高,极易增加酸价,采收后24小时内必须送往加工厂处理。然而我国油棕果加工业发展滞后,产地附近没有棕榈油加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油棕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三、发展油棕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将发展棕榈油生产纳入国家食用植物油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与粮食消费一样将长期处于刚性增长状态,消费缺口将日益扩大,粮油争地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要确保食用植物油的有效供给,不断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必须注重开发不与粮争地的新的油料作物。从我国各类油料作物特点看,油棕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油料作物之一,开发油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建议将发展棕榈油生产纳入国家食用植物油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扶持。

(二)在适宜种植区建立油棕生产基地

海南省和云南省热区是我国油棕适宜栽培区域, 广东、广西部分地区也可作试行栽培。建议国家在上述地区实施油棕良种补贴和种植补贴政策,引导当地农民积极发展油棕生产。首先在海南省三亚市、乐东县、东方市、昌江县、白沙县、儋州市和云南西双版纳等油棕最适宜种植区进行试种,建设50万亩生产基地;继而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扩大油棕种植规模,逐步建立起总面积为300万亩的油棕生产基地。

(三)强化油棕产业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

针对我国油棕产业基础研究和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建议加大对油棕产业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建立专门研究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开展油棕产业研究。一是建立油棕种质资源基地,加强油棕优良新品种培育,开展油棕大规模北移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加大同国外交流合作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科研、生产经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大力开展栽培关键技术和棕榈油提取工艺研究;三是在热带亚热带不同生态区域进行油棕适应性栽培试验与示范,通过建立优良油棕种植示范基地,引进、种植、推广新品种,熟化、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油棕栽培技术,对周边市县农民进行示范,为种植户提供优良苗株。

(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油棕产业发展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国内棕榈油加工企业在油棕产区就近建立棕榈油加工厂,逐步实现油棕种植、加工、储运一体化,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提升油棕产业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种植油棕的积极性,引导农民扩大油棕种植面积。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利用国外资源

尽管我国热区面积较为广阔,但由于承担多种功能,从长远看,能够用来发展油棕种植的面积毕竟有限。东南亚以及非洲大部分国家热区面积广阔,气候适宜油棕生长,土地开发成本低,特别是上述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三国油棕产业发达,油棕栽培技术先进,是理想的海外油棕开发种植地区。当前,少数企业已进入上述地区的个别国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在东南亚和非洲选择合适国家建立海外油棕生产基地。

录入:mp108

上一篇:培养健康活泼宝宝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分析炸饼早餐店前景


美萍物业管理系统 美萍会所管理软件 美萍音像销售管理 美萍足浴管理系统 美萍桑拿洗浴管理 美萍会员管理系统 美萍娱乐管理系统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装修电子报价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保健按摩管理 美萍酒店管理系统 美萍会员销售管理 美萍客户管理系统
美萍营销管理系统 美萍汽配管理系统 美萍汽车美容管理 美萍人事管理系统 美萍汽修管理软件 美萍餐饮管理系统 美萍手机销售管理
美萍酒吧管理软件 美萍建材销售管理 美萍茶楼管理系统 美萍培训机构管理 美萍快餐管理系统 美萍服装销售管理 美萍超市管理系统
美萍咖啡馆管理 美萍医药管理系统 美萍进销存系统 美萍洗衣店软件 美萍库存管理系统 美萍健身房管理 美萍体育场馆管理
美萍诊所管理系统 美萍鞋店销售管理 美萍图书销售管理 美萍体育用品管理 美萍瑜伽会馆管理 美萍房介管理系统 美萍眼镜管理系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