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仍然不能获取大量廉价的农业信息。城乡信息严重不对称带来的农民“信息贫困”, 已成为影响农民脱贫致富的屏障。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让农民获取真实可靠的农业信息, 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1 利用有效途径传播农业信息
我国农村要达到国外农村网络化水平, 至少还需要10~15 a的时间, 贫困地区恐怕更长。农业信息化不能照搬国外经验, 走高投入、高成本建设信息网络的道路, 必须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以最低的成本和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农业信息。
当前情况下, 全国农业信息化完全依靠信息网络铺设延伸到村、户是不现实的。各地要利用一些成熟的途径, 如广播、电视、农技电话、科技图书以及举办各种培训班等, 为农民传播农业信息知识。具体做法如下,利用各省、市、县级电视台开办农业信息专栏; 建立科技进村服务站; 利用相关报刊宣传; 利用乡村大集、乡村板报和小喇叭广播相结合的形式发布信息; 还可自办刊物与简报发布农业信息等。实践证明, 这些方式容易被农民接受, 是农民获取信息最便捷、最及时和最有效的方法。
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落后地区, 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花钱购买高级设备, 而在于有没有信息化意识和具体措施。要根据本地农村实际情况, 使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手段整合信息资源, 让更多农民及时获得所需信息。为此, 各地各部门必须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信息资源, 采用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 多手段、多层次传递给农民, 才能有效地推进本地农业信息化。
2 把建立农业信息系统与农民切身利益相联系
当前, 分散的农民个体与农产品市场连接不够紧密, 农民的交际圈小、信息不灵, 无法大市场沟通, 所以单个农户生产无法抵御市场风险, 其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竞争力, 影响农民增收。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必然需求。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 一定要抓住农民增收这一主线, 突出解决农副产品销售信息难题。
目前,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信息传播系统, 农业部门在全国共建立信息采集渠道33 条, 采集点8 000多个, 建设了1 批全国性和区域性数据库。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些农业信息系统和市场信息,为农民传播信息。农业信息服务只有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挂钩, 农民才能及时从获取的信息中得到实惠。
3 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共建网络平台
近年来, 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但是各部门、各网络之间信息相互封锁, 严重影响了投资效能。例如广播电视网络不能传送互联网信息、互联网不能传送电话信息、电话网络不能传送电视信号等。这种分裂、分割并非技术原因, 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资源不能共享, 以致造成信息滞后、信息重复和信息封闭等情况。这种格局违背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原则, 阻碍了社会进步, 极大地损害了公众利益, 也直接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事实上, 推行农业信息化, 为不同网络信息汇集传播提供了契机, 应该通过协调管理、分工合作, 实现力量集成、优势互补, 实现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近几年, 在国家还没有明确政策的情况下, 部分省市的一些部门在实际工作中, 已经尝试和开展了一些多媒体互传工作,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 应该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 选择一些基层部门, 集中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开展多种网络信息互传试点, 使农民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最大限度地获得农业信息, 促进农业信息化。选择基层部门进行试点, 优点是基层部门操控能力强, 协调关系比较简单, 也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能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
4 开办农业电视频道
调查显示, 当问及被访者“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主要通过的渠道时, 8715%的被访者选择了“电视”。可见, 为广大农民服务, 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电视传播农业信息。
尽快开办农业专业电视频道是当前各地主抓的重要工作。抓住当前电视为农村主要信息传播渠道的条件,农业信息通过农业电视频道可以迅速传播到农户, 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各省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主流宣传平台。县级电视台也要根据条件开播农村电视频道, 重点结合本地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加强或主要播出本地农业信息, 让农民尽快了解相关信息, 迅速增产增收。
由于农业频道需要播出大量结合时令、农事的报道, 时效性强, 对农业生产有实际指导意义, 建议除频道管理权、节目审查和播出权仍由主管部门负责外, 播出内容的制作主要可以由省农业厅、农林科学院等涉农部门承担。农业部门负责农业节目的制作, 可更好地发挥对农业的宏观指导作用, 权威性高, 政策性强, 联系实际, 方向准确。地方农业频道联系基层实际更为紧密, 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当地农民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 有力地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5 政府要起主导作用
就我国而言, 各地农村地理位置、人文和自然环境等条件各不相同, 各地区农村经济状况也差别较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虽然目前农村信息服务网站猛增, 网站信息种类繁多, 但很多内容缺乏行业特点和当地特色, 信息源不明确, 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无法确认, 信息网络建设缺乏规范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因此, 必须加强政府在农业与农村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
根据各地情况,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增加投入, 加速建设省、市、县、乡4级信息网络, 逐步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拓宽农业信息采集渠道, 加强农业数据库建设;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 逐步实现涉农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政府主管部门还要协调有关部门, 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资源, 如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广电光纤网、电信光纤网等, 多途径、多方式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 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