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首届上海国际整形外科大会暨外科手术演示会上传出消息:美容外科行情不断看涨。据《解放日报》报道,仅二医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3年就实施了10000多台相关手术。
与此同时,在美容机构做坏了手术再来“返工”的人数也在上升。报道说,仅今年前去九院就诊的人群中,进行“返工”修复或再次美容的比例竟高达20%-30%。
诚然,这样高的“返工”比率中,其中有一定的比率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医学上没有100%的成功率。但无论如何,20%-30%的“返工”率还是大大超出了科学所能允许的范围。
那么,如此高的“返工”率根子出在什么地方?据了解,目前上海医学美容机构,不论是民营的还是公立的,其硬件设施都“基本符合标准”,关键是软件太“软”,美容医师素质不过关。不少美容医师只是普通的外科医生,没有经过整形美容的专业训练,而医学美容行业目前也没有一个行业准入的硬性规定。
按理说,不合格的美容医师就不应该上岗,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供给的紧张和监管的缺失,于是带来了医学美容市场的执业者鱼龙混杂,带来了美容“返工”率居高不下。
虽说医学美容也算是提供一种服务,但这种服务的特殊性却是一般服务行业所不可比拟的,它对技术水准的要求,它潜在的风险程度都是非同寻常的。尽管医学美容还不到“人命关天”的高危程度,但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说的“整好了是美容,整坏了是毁容”。而“毁容”对于一位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来说,则无异于毁了她的生命,因为她一生的幸福和自信将可能随之而去。
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在医学美容市场应该由政府设置一定的技术准入“门槛”,而绝不能采取完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办法来调节。因为在这个事关人的健康和容貌的项目上,采用市场竞争的办法是失灵的,或者说竞争的社会成本是高昂的,乃至于难以估量。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医学美容市场重新回到垄断状态,而是主张大家都要走到一个“技术平台”上竞争。
因此,在医学美容市场需求激增的今天,政府的监管只能强化不能弱化。客观地说,对当下的医疗市场,政府不是没有监管,而是监管出现了“错位”。也就是该放的没有放,比如,在医疗人才的市场化、医疗人才收入的市场化、医疗机构投资的市场化方面,政府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而不该放的反而监管缺席了,像上述的医学美容市场。
应该说美容“返工”率高达20%-30%已相当严重了,如果这时候监管部门还不出手,等到闹出人命官司,等到舆论纷纷扬扬的时候,再出面监管恐怕就被动了。所以我们在此呼吁:
政府对医学美容市场的监管刻不容缓,并且要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相配套的监管措施。所谓事前监管,就是尽快出台医学美容市场的准入标准,即设置一定的技术门槛,这不是在刁难经营者,而是还医学美容者以安全和权利,同时也是在保护医学美容执业者;所谓事中监管,就是出台巡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而事后监管,就是对“肇事”者施以严厉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