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的供应链制胜之比对手更好地控制成本

[日期:2008-10-02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在沃尔玛的超市里,“天天低价”是其最醒目的标签,但只是沃尔玛的表象。

  虽然薄利多销是沃尔玛恒久的原则。就像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 沃尔顿的名言:“一件商品,成本8毛,如果标价1元,可是销量却是1.2元时的3倍,我在一件商品上所赚不多,但卖多了,我就有利可图”。


  但沃尔玛从来都以合理的利润率决定价格,而非刻意低价。中国国内某些企业也一度把“低价策略”奉为圭臬,却成了价格战的牺牲品。沃尔玛“天天平价”的背后有一整套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因为它的成本永远控制在最低,才得以保持“天天平价”。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是沃尔玛保持最大销售量和低成本的存货周转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制胜

  山姆·沃尔顿有句话说:“供应链制胜的关键是———永远都要比对手更好地控制成本”。

  沃尔玛起步之初,其商店就一直远离中心城市,大都选址在小城镇和郊区,以避免残酷的商业竞争。但随之而来的难题就是配送问题。供货商大都在中心城市,郊区的配送更为迟缓,从商店发出订单到收到货物,耗时往往要长达30天之久。

  这迫使沃尔玛不得不创新配送理念。最终,沃尔玛放弃了通行的直接送货到商店的方式,创建了集中管理的配送中心。沃尔玛的供应商根据各分店的订单将货品送至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则负责完成对商品的筛选、包装和分拣工作。配送中心高度现代化,85%的商品都采用机械处理,大大减少了人工处理商品的费用。

  如今,从任何一个配送中心出发,汽车只需一天就能抵达它所服务的商店。当沃尔玛的商店用计算机发出订单,到它的商品补充完毕,这个过程平均只需2天。比以往大大缩短了时日。

  沃尔玛中国市场总监曾这样描述沃尔玛的配送中心:“一个面积为110,000平方英尺的建筑,相当于23个足球场那么大。你再把自己能够想象到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放进去,从牙膏到电视机,从卫生纸到玩具,应有尽有。”

  “在配送中心里,每件货品都贴有条形码,当一件商品储存进来或者运出去时,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追踪它所处的方位和变动情况。配送中心有600名~800名员工,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这些商品通过长约13.7公里的激光控制的传送带在库房里进进出出。激光识别出物品上的条形码,然后把它引向正待当晚完成某家商店定购任务的卡车。任务繁重的时候,这些传送带一天处理约200,000件商品。”

  这应验了山姆的那句话:“比对手更好地控制成本”。沃尔玛把货品送到商店的成本低于3,而其竞争对手做同样的事情一般要付出4.5到5。也就是说,当沃尔玛以同样的价格零售同样的商品时,他们比竞争对手多得2.5的利润。

  沃尔玛一直没有请第三方的运输公司帮助自己运送货物,而组建了自己的高效的运输车队。至今沃尔玛的机动运输车队是其供货系统的另一无可比拟的优势。沃尔玛已拥有40多个配送中心,4000多辆运货卡车,保证进货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相对于其他同业商店平均两周补货一次,沃尔玛可保证分店货架平均一周补两次。沃尔玛可以在全美范围内快速地送货,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这套快捷运输系统的有效运作,沃尔玛85%的商品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而竞争对手凯马特只有5%。结果是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因此低于同行业平均销售成本2%~3%,成为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石。

  沃尔玛的卫星通讯系统也是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一环。沃尔玛投资4亿美元由休斯公司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在全球4000多家店面通过全球网络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并把销售情况传送给上千家供应商。并通知货车司机最新的路况信息,调整车辆送货的最佳线路。

  这样沃尔玛通过自己的卫星通讯系统,把配送中心、供应商和每家分店更紧密的联成一体。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成本,把营业的高效和准确提升到及至。也使得沃尔玛超市所售货物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

  中国物流瓶颈

  谈到沃尔玛的成功,供人参考的还是美国的经验。在中国,沃尔玛却没有成为美国沃尔玛的翻版。

 1996年沃尔玛进入中国,相比家乐福等对手,沃尔玛的开店速度要慢的多。至今,沃尔玛在中国不过26家店,以广东、福建等南部沿海城市为据点,难以深入北方京津腹地。

  全球物流和采购体系就像沃尔玛的两条腿,在中国,物流和采购体系不完善,滞缓了沃尔玛的前进。同时,因为中国政策环境、商业环境与美国的差异,沃尔玛许多在美国的经典策略没法在中国完全施展。

  比如沃尔玛建店的“市场饱和战略”


  ———每扩张一个区域,会以二十英里左右为间隔,让沃尔玛的分店遍地开花,使该地区的零售市场趋于饱和。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发挥配送中心的效率,降低配货成本;也避免了竞争对手的进入,和自己争夺该地区的市场和顾客。

  2004年之前,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几乎就是一个磨合期。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3年将是国内商业领域开放即将告别试点的阶段,在结束试点后,零售业将转入正常开放,在外资商业企业的数量、布局上进一步放开限制。沃尔玛遍地开花的开店速度首先要受限于政策壁垒。没有足够的店面支撑,配送中心降低成本的作用失去了意义。

  在美国,沃尔玛投资建设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大约要8千万~1亿美元,配送中心辐射的范围大约100家店。只有店面达到了一定的数量,配送中心才起作用。

  目前,沃尔玛只在深圳蛇口有一家配送中心。其规模、效果和投入还难以与美国本土的配送中心相媲美。而且在中国沃尔玛只有26家分店,规模效果显现不出来。建立的物流配送中心不但起不到降低成本的作用,近10亿人民币的建设费用反而会使成本上升。

  除了市场准入条件尚不明朗,究竟采取何种形式实现本土化经营,沃尔玛也在摸索。摸索的过程中,美国沃尔玛的一些策略在中国发生了“变通”。

  国内的众多零售连锁商,大多通过压榨供货商的利益来赢利。如向供应商收取上架费、服务费等,也使供货商叫苦不迭。沃尔玛一直秉承着传统的“供应琏制胜”的理念。不向供应商收取上架费。

  因为沃尔玛绕开中间环节直接从供货商进货,就更加注意保护供应商的利益———以最短时间和供应商结账,帮助供应商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分享沃尔玛的信息系统等,由此博得了供应商的信赖。

  但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中国,沃尔玛对供应商的付款结算周期也在延长。在深圳,店面最初的铺货某些费用也要由供应商负责。


  此外,沃尔玛的惯常原则是避开中间环节从制造商处直接进货。而2002年9月,沃尔玛中国公司的高级总监艾文纳在厦门也和400多家中小型进出口贸易商洽谈合作事宜。沃尔玛把贸易商当成合作伙伴,依靠贸易商和制造商的亲密关系,以解决沃尔玛的采购问题。虽然,直购是沃尔玛的原则,但降低成本才是根本。如果沃尔玛单个搜寻制造商,采购成本会更高。

  2002年,沃尔玛的全球采购办从香港迁到了深圳,10月在上海成立了采购分部。也有意在武汉和天津建立北方区物流配送中心,满足沃尔玛在中国北区各店的配货需求。随着中国零售业、进出口贸易权、物流业的进一步开放,也会有助于沃尔玛中国脚步的提速。

录入:mp031

上一篇:如何建立规范的物流制度

下一篇:物流成本控制一定要靠好的采购分析


美萍物业管理系统 美萍会所管理软件 美萍音像销售管理 美萍足浴管理系统 美萍桑拿洗浴管理 美萍会员管理系统 美萍娱乐管理系统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装修电子报价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保健按摩管理 美萍酒店管理系统 美萍会员销售管理 美萍客户管理系统
美萍营销管理系统 美萍汽配管理系统 美萍汽车美容管理 美萍人事管理系统 美萍汽修管理软件 美萍餐饮管理系统 美萍手机销售管理
美萍酒吧管理软件 美萍建材销售管理 美萍茶楼管理系统 美萍培训机构管理 美萍快餐管理系统 美萍服装销售管理 美萍超市管理系统
美萍咖啡馆管理 美萍医药管理系统 美萍进销存系统 美萍洗衣店软件 美萍库存管理系统 美萍健身房管理 美萍体育场馆管理
美萍诊所管理系统 美萍鞋店销售管理 美萍图书销售管理 美萍体育用品管理 美萍瑜伽会馆管理 美萍房介管理系统 美萍眼镜管理系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