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电脑行业发展?
[日期:2009-12-18 ]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
经过1995-1997年和1999-2000年两个高速增长阶段后,我国电脑市场的增长日趋缓慢。电脑产业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以及激烈的竞争,本文从电脑市场背景以及竞争状况两方面分析了电脑行业的竞争状况并预测出电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电脑行业发展的市场背景
(一)电脑市场的概况
IDC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电脑市场达到了49.7%的增长,这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值。在1995~2000年间,增长率超过30%的竟然有五年。现在,电脑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减缓。2006年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增长率由2005年的15.3%下降到12.6%。2007年上半年,在家用市场和中小企业用户的带动下,中国台式PC在上半年的销量增长达到13.6%,比去年同期的增速仅有小幅提升。以最近六年中国的电脑市场为例,可以看出:我国电脑市场销售量呈上升趋势,但销售增长率逐年下降,如表1和图1所示。
本文的电脑产品,是指台式机、笔记本和IA服务器。根据赛迪顾问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脑市场呈现总量增加,但增长率下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级城市的电脑市场开始饱和,而二、三级城市的需求开始逐步上升;国内外厂商纷纷加大了城市巡展、新品推出、产品促销等市场活动力度,使竞争进一步加剧;台式机和IA 服务器市场受传统重点行业用户需求低迷和教育、中小企业等用户采购价格偏低的影响,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趋于平缓,但笔记本市场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电脑市场的整体增长。
(二)电脑市场的特点
市场在集聚和分化中不断形成新的竞争格局。竞争激烈的电脑市场处于不断动荡的集聚之中。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强,联想、方正、Dell、同方等领先品牌依靠规模优势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清华紫光、江苏大亚、海信数码、德国德亚、美国AMW等新的厂商不断出现,利用价格、促销、渠道等多种营销组合,通过抢占某些细分市场从原有厂商中抢夺目标顾客,市场集中度又不断被削弱。整个市场呈现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旧的格局不断被打破,新的格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市场进一步细分。随着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电脑厂商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的需求推出了“税务电脑”、“证券电脑”、“教育电脑”、“网吧电脑”等,对商用电脑进行了进一步市场细分。其中,以戴尔、惠普为代表的国外厂商在与国际化接轨进程较快的金融、银行、电信等行业中占据着较大的优势;而以联想、清华同方、方正为代表的国内厂商逐渐进入国内中小企业、教育、政府等本土化应用需求特征明显的行业市场。
家用台式机市场份额下降。赛迪顾问发布的2007年第三季度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包括台式PC、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在内的PCs市场销售量为746.2万台,同比增长18.1%,销售额达到382.5亿元,同比增长 10.8%,笔记本电脑依然是带动PCs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台式PC销售额仅增长3%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销售额同比增长28.4%,销售量更是同比增长 43.6% 。
国外品牌低价进军消费市场。据IDC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联想在中国电脑市场的份额为31.3%,高于上年同期的29.6%,排名首位。方正紧随其后,以12.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该市场份额略高于上年同期的12%。以直销闻名的DELL总销量持续上升,戴尔排名第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9.1%,高于上年同期的8.4%。而惠普以7.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四,高于上年同期的6.8%。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惠普电脑,在产品方面,推出多款AMD芯片性价比很高的机型;在营销策略及分销渠道上惠普也进行了尝试,重点紧盯大城市和更为直接的零售模式,在各地推出惠普家用形象店,启动200家专卖店和专职惠普产品促销员,全面扁平化实现“一级代理体系”。DELL和HP等国外电脑企业的大举“入侵”,给国内电脑行业带来了极大冲击。
电脑的获利性大幅下降。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包括台式PC、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在内的PCs市场销售量为746.2万台,同比增长18.1%,销售额达到382.5亿元,同比增长 10.8%,远远低于销售量增长率。由此可见,电脑的技术门坎持续降低,新的竞争者不断涌入,产品同质化加剧,价格越来越低,整个市场的利润在不断降低。
我国电脑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技术更新对电脑行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良好的行业分析对战略目标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波特模型,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或国外,无论是生产产品或是提供服务,竞争规律都将体现五种竞争的作用力:即进入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供方议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电脑行业的竞争示意图见图2)。企业只有在明确了解和分析驱动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建立起相应的竞争优势,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由于电脑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因此必然吸引众多的其他行业厂商进入这一行业,同时由于台式电脑的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生产组装技术要求不高,进入壁垒低,最近几年来先后有部分传统家电厂商挟品牌、资金、技术和营销优势择机而入,如海尔、TCL、海信等家电厂商都已进军电脑业。今后可能还有更多的家电厂商会涉及电脑业。另外,一些原来主要生产兼容机的小厂也有可能扩大规模进入品牌机之列,如神舟电脑。这些新的电脑本土品牌将主要选择本区域的三四级市场,在价格策略上,则紧盯了兼容机与知名品牌机之间的空白处,比兼容机价格略高,但是低于知名品牌电脑。
(二)替代品形成的威胁
在过去多年里,电脑是IT产业当之无愧的中心,它像一根中轴线,将硬件业、软件业、服务业贯穿起来,成为IT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其发展水平更是 IT 产业的主要标志。但随着 Internet 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更加关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于是,同样满足用户上网、打游戏需要的小型、廉价、简化的Internet 装置和信息家电对电脑消费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三)顾客的压力
最终消费者和经销商作为购买电脑的顾客,竞争手段是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服务质量、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并且从电脑厂商彼此对立的竞争状态中获利。
(四)供方的压力
供应商对企业的竞争威胁表现在其作为卖者的议价能力上:在电脑行业,这种议价能力与供应商的垄断程度有关。现在大多数电脑使用的是微软和 Intel公司的组合品,即Windows 操作系统和 Intel CPU。微软和Intel公司由于其垄断程度高,议价能力大。组装电脑的其他配件如:主板、硬盘、光驱、显示器等,由于供应商众多,其议价能力小。
(五)现有品牌厂商之间的竞争
国内电脑行业的品牌机厂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联想、方正、清华同方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厂商,一类是以戴尔、IBM、惠普、康柏为代表的已实现本地化生产的国外品牌厂商。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共享性的增强,单纯依据技术构成很难区分品牌的差异,固有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电脑的市场格局。其中国内品牌在家用电脑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而国外品牌在商用电脑高端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各厂商为了保持或扩大份额,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我国电脑市场的发展趋势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报告显示,尽管长期看,电脑销售市场的增长速度在减缓,但由于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降低,性能改进,这将进一步推动未来个人电脑销售继续增长。
另外,美国和西欧的经济更加成熟,这将使得计算机的销售由台式机用户向笔记本电脑转移,计算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录入:mp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