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当年轻的时尚女士和先生像往常一样再进入酒吧街喝酒的时候,细心的人们也许会发现,一道新奇的景观正在酒吧一条街上形成,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将广告做到了三里屯大街上———就像当初的酒吧扎堆一样。尤其到了晚上,在昏黄的酒吧霓虹灯的映衬下,闪烁的网络灯箱广告特别扎眼,似乎要告诉前来喝酒、消闲、赶时尚的女士
先生们,还有另外一种新潮且鲜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正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并将慢慢影响甚至改变着我们的一切。
我们去酒吧干什么
在石景山某广告公司上班的史小姐前几天第一次去过酒吧街后,给酒吧留下了两评:一是这里的酒太贵;二是在这里坐着一点不自在,和电影上看到的以及和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所以,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以后再也不想来了。
暗淡、昏黄的灯光,场景凌乱,很伤感,很受伤,啤酒与喧闹就是酒吧给她的全部感觉。而且,酒吧还给她一种缺乏亲和力的感觉,人与人之间很冷漠,一点也不友善,太城市化。
我们去酒吧干什么,是聊天,或是喝酒?还是去享受其间的场景与氛围?
对于最新一代的网络人来说,酒吧一点也没有网络能带给人的自由和向往,相反在里面泡着倒需要大量的金钱。如果仅是聊天的话,他们不需要到酒吧里,完全通过网络就可实现这一渴求;如果是喝酒的话,大街上大排档的扎啤只需几块钱就能搞定,就连高档的酒馆里的啤酒也不是很贵。
酒吧是一种时尚,但时尚不是生活。
如果说,两年前,酒吧还是一个时尚的东西,大多数的年轻后生热情地赶往是为了体验一种新鲜刺激的生活的话,那么,现在,当它的时尚意义进一步衰退的时候,你还愿意去酒吧?而且,喝一杯啤酒需要花那么多的钱。况且,还有一种更为时尚快捷的网络生活在召唤着。
酒吧带来了什么文化?
应该说,作为一种异质的东西,酒吧当年的确是以一种很“文化”、很反叛的姿态出现的,是我们这个城市对深夜不归的一种默许。
它新奇的场景布置,夸张而个性化的室内外装修,以及里面的音乐和乐队的演奏都给人一种文化上的新鲜感。但是,如今这种新的声音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是新潮流?还是昙花一现?一位酒吧的老板告诉记者,他试图在这里传递给人们真正的酒吧文化,那就是在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每个人都摘下面具,恢复真实的自我,找到庸常的现实生活之外的精神家园。但是,在这里,记者所能感受到的却是如一首歌所唱的:“早已习惯这个酒馆午夜以后的凌乱/狼藉的杯盘/有人烂醉/哭得哽咽/有人将嘴角一撇,从容一切不屑……”
酒吧能否平民化?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酒吧是奢侈品,有点儿高处不胜寒。
应该说,国人的嗜酒至今仍然表现在酒席和酒馆的餐桌上,烂醉于酒馆里的肯定比在酒吧里的多。但如今的酒吧终于从“前卫”走到了“时尚”这一步,接下来会不会走到平民化这一步呢?听一家酒吧的老板说,国外的酒吧都是大众的,娱乐的。一些酒吧的墙上总贴着不少招工启事,供无所事事的人参考。可至今记者还想象不出下岗了的工人会不会到酒吧找事做,酒吧招不招这样的人。没钱去泡酒吧,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存在吗?。
所以说:我们的酒吧还是一小瓶子啤酒卖30块的“时尚之地”。也许我们还需要酒吧真的走向民间,像我们身边的小酒馆一样,而不是现在这个“很艺术,很时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