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意经之把方便让给消费者
[日期:2008-10-13 ]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
人称香港是“购物天堂”,我对此却将信将疑。
应当承认,我在这里的确有过当“上帝”的感觉。
平日里,到大商场那琳琅满目的货架前浏览,绝不会像在内地那样总有人伴随左右,喋喋不休地向你问这问那,你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静下心来挑选。一旦你有了意向,转身、抬头,服务小姐(先生)便会适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据说,他们行业中有一条规定,叫“不得扰客”。
在九龙商铺,我在为丈夫选购了两件品牌衬衫后,却有些犹豫了:万一不合适呢?听说我就住在港岛,售货小姐笑答:你可以就近到出售这一品牌的任何一个柜台去退换啊!回来一试,尺码不合适。我找到离住地不远的商店,取出一件原封未动的衬衫要求退货,而已试穿过的那件,我则自觉地留在了家里。接待我的男士认真地看了看发票,问道:你买了两件,另一件合身吗?我告知原委,他立即表态:两件都可以退!
这回真让我开了眼界。这儿没有“想顾客之想”一类的口号,但他们把方便让给了消费者,而把难题留给了自己。
我还在一家专卖妇女服装的连锁店里买过三件套,第二年裙子嫌小,便去改大;第三年嫌短,又去放长。这里的店员不仅态度谦和,而且分文不收。这相当于“终身免费保修”了,感动得我逢人就做义务宣传。这爿连锁店如今在京、沪两地都有分铺,他们如此注重售后服务,相信生意必定兴旺。
有人告诉我,这叫“生意经”。然而在香港这地方,念歪了经的和尚也为数不少。
来到季节性减价的时候,商铺无一遗漏地贴上“大减价”字样。在闹市铜锣湾,有若干商家经年累月地挑起“狂减”的旗号,将“减价”的功夫做足做绝:玻璃橱窗刷着红漆大字“血本无归”“最后几日”……
起初,我也信以为真。可是,这天天“最后”、日日“减价”,欺诈的无非都是初来乍到的旅客。我丈夫刚到香港时,便跌入这陷阱中。他在一小店买了把“大减价”的剃须刀,正洋洋自得时,却被识货的朋友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大约只值300元的货,却要了你500元钱。
有时,连内行也逃不脱这一关。我社一位摄影记者来香港办事,在街头买了一个“打折”的摄影镜头。隔日,在咫尺之遥的大电器行看到同类产品,价格竟比他买的便宜2000多元。于是,他前去理论。原先笑容可掬的店主,此时态度分外强硬,坚决不肯退货或退钱。最后,店主只是奉送了两张光碟算是赔偿,还要求那名记者在“货款两不亏欠”的纸条上签上名字。
那念歪经的和尚,其实也是欺软怕硬。京城一名文艺界的女士来香港,在临街小店买了条新款裙子,同来的伙伴均认为物有不值。讲义气的两个哥们主动陪她去退货,略通粤语的我则作为“翻译”陪同前往。店主执意不从,一再说“没这规矩啦”。猛抬头,只见两位身高力壮的男士出现在眼前,其中一位甩出地道的京腔:“按咱北京的规矩是可以退货的!”像是在发出最后通牒,令人望而生畏。最终,他们不虚此行。
归根结底,无论哪里都是良莠混杂,人间终究不是天堂。
录入:mp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