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要结婚了,我反而觉得很茫然,对于即将到来的仪式非常打憷。”定在“十一”期间结婚的小丁告诉记者,从买房子、装修到拍婚纱照、订婚宴、订婚车、发请柬,小丁觉得自己就像个陀螺似的高速旋转。一想到结婚当天繁杂呆板的仪式,他只想逃得远远的。其实,跟小丁一样感觉“痛苦”的新人并不在少数。
昨日,记者采访了大连市资深婚礼摄影、摄像师张欣,听他讲述了16年“婚礼饭”的“味道”。
一位摄影师一天拍10多对“塑料娃娃”
许多新人都有“结一次婚,扒一层皮”的感觉,这种感觉从拍婚纱照时就开始了。新人拍婚纱照从不吝啬金钱,哪儿贵去哪儿。影楼里基本属于“流水线”式服务,登记、交订金、预约摄影师、早起化妆、选衣服,然后在指定的背景布前、镁光灯下造型。摄影师会按照他们心目中的模式来要求新郎新娘摆姿势,直到拍完所有的衣服。张欣告诉记者,旺季时,影楼里一位摄影师一天能拍10~20对新人。化妆一样,服装一样,姿势一样,表情一样,再加上电脑后期处理,所有人的脸都没有任何瑕疵,白白净净,几乎“千人一面”,被业内人士称作“塑料娃娃”。
婚礼录像拍下来全是摄像师的“命令”
“新郎,我让你开门你再开。进门后朝前走,走到新娘面前吻她一下,然后戴上戒指,把脸朝向我……”这样的“命令”,几乎每位新人都曾听过。结婚当天,为了照顾镜头需要,摄像师成了整个婚礼的“导演”,而新郎新娘则像木偶一样听从调遣。
“对于绝大多数新人来说,可能一生就这一次当‘演员’的机会,难免不慌张僵硬。”张欣告诉记者,一天的录像下来,回放时,大家听到里面全是摄像师的“命令”。
最难忘非典时期的一个集体婚礼
在机关、国企呆过,如今是自由职业者,张欣称做婚礼摄影、摄像16年来,什么样的奢华场面都见过,但最难忘的却是非典时期的一个集体婚礼。“8对新人都是从小汤山下来的医护人员,他们用最简单,然而又最真诚感人的婚礼表达对生活与生命的珍惜和祝福。”简洁的仪式,有故事的照片,让婚礼成为难忘的回忆。
张欣认为,近几年来,已经有不少新人对自己的婚纱摄影、婚礼录像、结婚仪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打上个性和文化的标签。“我觉得,好的摄影、摄像师应该通过镜头,把新人的爱情故事记录下来。让结婚过程变作是一场值得珍藏的经典回忆。”
记者了解到,新人对个性与文化的需求,已经促使“裸体婚纱照”、“边走边拍”等新的婚纱摄影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