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书经营销售的十大弊病:
一、代理商“人熟、地熟、产品生” ----- 抓住培训是核心
代理商是总部建立在各省的享有唯一销售权的合法经销单位,而传统的营销思路让更多的代理商满足于现状,缺乏对产品本身的深度认知,对产品本身知识的不了解,使得销售工作往往虎头蛇尾,看似一起尽在掌握之中,岂不知在关键时候就可能因为客户对产品的一个问题无法得到满意回答而使客户不悦,甚至终止合作。而销售人员对产品的不了解,不专业,甚至答非所问,往往也成为客户对企业印象及口碑评价的标准之一。
二、代理商大力推广,订单神秘失踪 ----- 防止窜货是根本
如今的教材市场推广攻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让更多代理商头疼的事莫过于“被人窜货”,而沾沾自喜的莫过于“窜别人的货”。“窜货”这个并不生僻的词语让人谈“窜”色变,用心良苦大力自行推广才得以即将作成的一笔订单,却在不经意间一夜“神秘失踪”,在这个窜与被窜的旋涡中,谁喜谁忧已是难以言表,但可以肯定的是:受伤害的群体是处于这条利益及价值链上的每一个个体。就窜货原因,主要是产品总部没有建立起强大的防窜货保证体系,个别经销单位没有强烈的防窜货意识,看重眼前利益,迷失方向,形成窜货的恶性循环,导致利益共同体怨声四起,最终悄然土崩瓦解。
三、单枪匹马,维护终端,人困马乏 ----- 终端维护是中心
现代营销要求我们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客户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服务,所以终端客户的维护及售后服务已成为优秀企业致胜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传统销售中的客户终端维护过于单一化,因而不能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且传统售后服务及活动往往因为时间、地点、人数、财力不济等等多变因素被随意搁浅至消,由此引发的终端客户不满之例不胜枚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总部与渠道共同维护终端客户不失为一个可行且有效的至尊方案。
四、“坐式”营销孵化“等、靠、要” ------主动出击是关键
传统图书销售中的“坐式”销售心态往往滋生“等、考、要”不良思潮,就其原因:一是计划经济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二是受国有的文化发行企业,发行特殊商品企业的优越心态影响;三是躺在教材教辅利润床上有吃老本的心理,满足于现状;四是缺乏忧患意识,不能主动出击,变“坐商”为“行商”。
五、无序经营,产品同质,“一店销百家” ------专业经营是重心
现在我国图书品种规模增长导致产业竞争加剧,已经渗透到业内的各个环节,这也包括“货架竞争”。通过观察销售商其库存动销状态和在架效率状况。就可以检验一家代理销售单位在销售重心上的把握、自身销售的效率以及自己的发行铺货力度是否领先等等。让人汗颜的是,在书业产品本身同质化的今天,大部分同质产品成为货架上的尘埃物,“殉葬品”,“一店销百家”图书状况日益恶化,产品高度同质,销售主次不分,导致市场及产品销售无序化经营更加严重。一个企业失去经营目标,如同大海上一叶孤舟失去前行的方向。触礁和危机随时可能会发生。
六、 文化基础薄弱,企业管理弊病百出 ------企业文化是命脉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书业迅速壮大。民营书业发行网点数目已经远远超过国有图书网点数,其在全国图书市场中所占份额逐年上升,成为我国图书发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其经营管理水平还存在诸多问题,管理理念陈旧、团队松散、规模小、单一化,信用危机等,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意识的充分理解和认知。
七、模式单一,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 ------交流平台是纽带
要想提高目前图书经营经济效益、做到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的建立至关重要,而在传统营销中图书经销商只能依靠自己对市场的个别片面认知、去了解和判断一个市场的占有率、竞争力等,不能全面地从业务管理系统、发行与库房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协同编辑系统等全方位分析市场,不能通观全局,不能依托总部并和各经销单位形成强大的战略联盟,共同开发、交流意见。传统的经营方式让资源白白流失,让信息停止了互动。
八、市场供求不平衡,产品开发易被动 ----- 深度合作是宗旨
传统图书销售中的“大锅饭”现象比较严重,总发单位、出版社开发的产品不一定全部适销对路,准确来讲不一定全部来自市场第一线需求反馈,然而,“有什么发什么,发什么要什么”现象比较常见,双方互唱一曲“无所谓”,最后互交白卷,不欢而散。而真正的市场联动机制不曾建立便容易造成供求不平衡,更谈不上为你“量身定做”、深度开发。
九、各自为政、放任自流,销售体系不健全------分销体系是保证
在传统图书销售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总发单位将图书分发到各省大的代理商或经销商后,便可“高枕无忧”,期盼秋后收获。然而,对总代理能不能建立良好、健全的二级市场即分销体系却全然不知,放任自流。事实证明,一个好的营销政策的落实与渗透,不能仅仅局限于:始于总发单位、终于代理单位。而应是继续将这种经营策略及销售理念继续向价值链末端传递,传递和渗透越透彻,整个营销价值链才能发挥最大正效的积极作用。
十、 价格之战,狼烟四起,价格是把双刃剑------品牌之路是目标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图书流通领域开始改革,正式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图书销售二级市场,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此后,民间资本注入的图书销售公司以低价策略入市,很快就打开了市场。然而,图书市场价格战狼烟四起、愈演愈烈现象让更多业内人士担忧,价格战是把双刃剑,首先伤害的是自己,价格虚高,打折力度大,可怕的 “多米诺骨牌”效应倘若一旦发生,图书降价潮一旦波及全国图书市场,深受其害的首先是薄弱的民间资本,使这条价值链上的所有个体或组织利润流失,付诸东流。价格的不稳定、致使价格逐渐偏离市场正常规律,造成窜货、盗版、大量退货、欠款等等现象危机四起,屡禁不止。更堪忧的是:价格和利益往往容易迷失人的双眼,在价格旋涡中、在短期利益面前我们忘掉的是中国图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