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阅读与书店的联系最为直接。在剧烈的市场变化中,书店业正在悄悄发生哪些变化?为此笔者走访了京城的一些书店。
书店业这个一度被认为是暴利的行业现已进入微利时代,这是笔者得到的一个总的印象,很多常备书店的利润除去税收、房租等一应开销外,往往所剩不多,更多书店在勉强维持。但是书店的盛与衰、红火与寡淡仍然区分明显,究竟哪些因素使然,还需具体分析。
专业书店:行情看好
与常备书店的冷清相对照,遍布各处的专业书店的经营都很看好,特别是一些民营书店。设在北京摄影器材城的摄影书苑开业4年来,销售码洋就已经达到了300万,该店占尽地利之便,来摄影城购买器材的顾客一般都会进书店转转,这些顾客都是有效顾客,一般不会空手而归。店内摄影专业图书齐全,并提供专业摄影资讯。书店还在摄影媒体上登图书邮购广告,这些举措使该店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社区书店:地利人和
目前设在居民区的书店,已成规模的大型书店还不多,查号台和网上很少有此类书店的信息,找到的惟一一家社区书店经营面积只有300平方米,刚成立不到三个月,目前业绩还不错,能够维持,不赔钱。书店负责人相信通过慢慢培养顾客,书店会赢利,但小区入住率低、房租高的问题让刚刚起步的他们很吃力。设在学校的书店,情况相对好一些,因为读者群相对集中,学术书店的定位符合周围读者的品位,能够受到读者的欢迎,再加上书店本身的名气,书店业绩还算不错,但也不是高利润。
读者俱乐部:有待发展
读者俱乐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般以书店或出版社为依托,是一种补充形式,主要通过邮购体系实施服务。会员制使其拥有一批较为忠诚的顾客,会刊能向读者推介图书,引导读者消费,更主动的开展业务,无店铺的低成本销售可以给读者更多的优惠,颇受欢迎。但对于规模较小的俱乐部来说,会刊费用较高会给俱乐部带来一定经济压力。外研社俱乐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拥有10万余人的该俱乐部,每年需要四五十万的会刊费用,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只有通过多发展会员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连锁书店:后来居上
连锁书店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国内最大的图书连锁店席殊书屋创办于1996年,现今已发展到530家,一些社区书店也发展成连锁的形式。连锁书店相对于独立书店来说,已形成一种规模优势,拥有全方位、全流程的销售信息,与上游供应商联系紧密,抗风险能力强,竞争力强。但连锁书店在经营、管理上都不太灵活,船大难调头,必须拥有高效的物流系统才能保证图书的及时供给,否则连锁书店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风入松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迟迟没有办连锁书店,他们要慎重再慎重,要等待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