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店怎样在夹缝中生存

[日期:2009-07-14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进入2008年以来,伴随着物价上涨、房租上涨、用人成本上涨、网上书店迅猛发展、国有书店强势出击等多重压力,民营书业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传统民营书店何去何从,成为图书业界急待解决的一个命题。  
  10年了,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站的季风书园已经成为上海读书人心中最温暖的慰藉,也成为这个地铁站甚至这个城市的一个独特标志。但是现在没有人知道这家书店还能在这个地方呆多久。其总经理严搏非也已经做好了把这家店关了的最坏打算。  
  据严搏非透露,10年前和申通地铁方面签订合同约定的租金是每天每平方米6元,每年递增10%,目前合同期满,还在和申通公司谈,申通拟采用招标的方式,书店随时有可能被其他店铺取代。  
  幸运的是,这家店只是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近十家店中的一家;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席殊书屋、上海明君以及思考乐等诸多全国颇负盛名的民营书店的倒闭、关张,季风书园陕西店似乎又是当前民营书店未来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在民营书店发展较为成熟的杭州,独具文化特色的民营书店已然成了杭州重要的文化地标,在杭州读者中颇具美誉,而且还曾一度与新华书店平起平坐,占据了杭州图书市场近半壁江山。但近两年,其市场份额已经被压缩到目前的两成左右。  
  尤其进入2008年以来,伴随着物价上涨、房租上涨、用人成本上涨、网上书店迅猛发展、国有书店强势出击等多重压力,民营书业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网络书店以其便捷、实惠的优势悄悄兴起,并对传统的书店发出强有力的挑战。网上书店当当网的年销售增长率高达180%,顾客覆盖600万中文读者。到网上书店买书已经成为最经济实惠的购书方式,甚至成为一种潮流。  
  传统民营书店何去何从,显然成为图书业界急待解决的一个命题。
  网上书店的冲击
  在卓越网的特价专区,一套《大汉帝国风云》打到了1.7折;而当当网的折扣最低也降到了3折。“现在网上书店新书一般八折,旧书的折扣就更低了。而在传统的书店,新书往往不打折,而旧书一般也不会低于八折。”一位购书网会员王小姐说。 
  “店铺租金贵,若与不用承担大笔租金费用的网络比价,书店肯定入不敷出。”杭州学院路淘金书店老板张先生略显无奈。据他介绍,低廉的价格是网络书店后来居上并成功压制传统民营书店的主要手段。  
  而在目录搜索引擎帮助下的快速搜索功能,是网上书店的另一杀手锏。不少书友告诉记者,书店密集陈列的书籍,叫人头晕目眩难抉择。购书网则一目了然,类别、价格、内容简介等均以目录的形式呈现,目标书籍通过搜索引擎查找非常快捷。 
  所有的优势令网上书店发展迅猛,当当、卓越和贝塔斯曼等网上书城在国内声名鹊起。据当当网公关经理许琳透露,去年当当网总体收入同比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今年一季度,销量继续保持100%以上的增速。2007年,当当网重庆地区用户数同比增长500%,2008年第一季度同比又增长160%。 
  在网络书店的步步紧逼之下,民营书店的销量大幅缩水。据杭州晓风(
)书屋的创办人朱珏芳介绍,相对近一两年杭城人均消费水平增长,书屋经营状况与预期完全相反,收支仅持平,而实质上不进则退。网上书店的快速发展,让民营书店流失大学生、白领等年轻顾客约三成。 
  而在重庆,类似的事情也在发生。作为本土民营书店的旗帜,2007年以前,精典书店销售额每年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其销售额出现了下滑。“看书的人没少,买书的却少了。”该书店老板说,现在许多老顾客来到精典只是抄抄书名,然后去网上购书。 
  不仅是民营书店,身为图书销售主力的新华书店目前也感受到了网上售书的压力。新华书店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每本书毛利约在30%,扣除人工、场地、利息等经营成本,利润只有十几个百分点。“卖书只有微利”,这是书店已经达成的共识,谁也不敢轻启价格战。这就为网络书店成长提供了巨大契机。
  非市场因素干扰
  如果说,网上书店的冲击还算一种市场业态的正常竞争的话,那么,对于民营书店而言,则还有一种来自于国有书店非市场因素的制约。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国内书刊零售网点中,民营书店网点占绝对多数,但其发展却始终无法与国有新华书店抗衡的原因。 
  不可否认,在民营书店的诸多倒闭案例里,有一种症状极其普遍:高价房租,收支难抵。在思考乐书局倒闭风波中,“害死”思考乐集团的是思考乐正大店。思考乐正大店店铺面积5000平方米,于2003年在上海浦东最热闹的商圈开业。一年半后,书店黯然关张。思考乐正大书店算了一笔账:一年的营业额1200多万元,但房租却高达450万元,除去成本,最终每年亏损280万元。
  但对比面积是思考乐书局正大店的三倍以上,与之一江之隔的国有上海书城,似乎就能看出一点蹊跷。上海书城是公益性租房,18000平方米一年的租金却只要250万元,而思考乐书局却是商业租房,面积只有其1/3,但价格却接近其两倍。 
  在图书定价结构没有随市场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高昂的租金成本,使得下游利润被大大削弱了;换言之,现今的图书定价预留给下游的利润空间太少,难以弥补租金的快速上涨。而国有书店则利用公共资源(国有房屋)的优势,变相转化成企业利润了。上海一家民营书店老板几近愤怒地表示,这种非市场因素必然导致民营书店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 
  另外,该老板还告诉记者,虽然加入WTO后,我国图书分销体制发生了转变,但直到现在,关于中小学教材这块还基本上被新华书店给垄断着,民营书店很难分到一杯羹。而这恰恰也是新华书店每年利润的主要来源,接近了60%。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版社再有些“动作”,民营书店就更不好过了。一家专门经营古籍类图书的民营书店老板表示,自己的书店已经难以为继,一些出版社一年两次的高折扣优惠行动吸走了大量客源。有些出版社甚至在开学折扣期间,将运书的大巴开进高校。折扣不仅对读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不打折不买——而且直接挤压了实力相对弱小的民营书店的生存空间,这种非市场行为对市场的破坏力在抗打击能力较弱的民营书店身上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值得一提的是,从思考乐书局到明君书店,这部分出问题的民营书店普遍存在管理混乱现象。这些民营书店或者对其所从事的行业的发展趋势没有准确的判断,盲目扩张或者动用供货款,公司财务混乱。因此,在民营书店外部存在巨大竞争压力的环境中,最终资金链断裂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有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很多书店老板都是文化人出身,很有点“理想冲动”的味道,没有专门的管理经验,同时他们性格都相对清高,很难接受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理念。这也是中国民营书店的宿命。
  观念到行动的嬗变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近16万处,其中集个体零售网点占比70%。这么庞大数量的发行网点如何自救,已经成为业界一个当务之急的大问题。 
  近日,在“第五届中国民营图书发行企业高峰论坛”上,参会的多数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诸多因素使民营书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著名策划人杨文轩将民营书业的出路总结为“走四方”——向上走,联手出版社;向下走,做作者经纪人;向左走,靠拢数字技术;向右走,进行渠道扩张——等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赞同。 
  而在实际中,有些民营书店已经走在了前列。 
  据了解,去年大众书局收购了网络文学网站逐浪网,拥有两万多个网上写手资源,并与出版社合作,把有市场价值的网络文学带到线下,出版成册。相比一般图书进价6.5折的价格,书店自身参与的图书用全价的35%就能拿到手,利润大大高于一般图书。 
  上海大众书局图书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根祥表示,大众书局将成为一个新概念的数字化书店。在大众书局正大广场店,曾经撤下的数字体验区又将重建,区内提供网上音乐、游戏和电子书下载,读者可凭精英会员卡和当日收银条在数字体验区免费上网。 
  针对网络书店无法让消费者有实体阅读感的缺陷,光合作用书房着力塑造书、音乐、咖啡环绕的“读者的第二书房”。“我们想让顾客感觉就像在家里的书房一样”,光合作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销部经理廖建宇说,“那些在CBD和高档社区上班生活的消费者都觉得没必要先看书再上网买书,一般都愉快地直接把书买下来。” 
  而杭州的晓风书屋则另辟蹊径,去年上半年店内增设儿童阅读角同样独具特点,不仅将顾客范围扩大到儿童,更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一同购书。另外,晓风书屋以定期书会沙龙等俱乐部形式,留住一批企业家顾客,企业订单源源不断。 
  一位经常往返北京、东京的双语作家告诉记者,在东京的大书店里,都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叫“书店是广告的载体”,但在中国好像还没有。该作家说,在东京的大书店里,你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不难发现在书架的间隔处、杂志展示台的夹缝里,都会出现企业的广告贴,有的是一张张明信片,有的是一幅幅彩色图片。这也可以为我们民营书店如何开拓新的利润点提供了参考。 
  或许,对于民营书店的这些突围之举,现在来说成功或是失败还为时过早。但从观念到行动的嬗变,中国民营书店至少迈出了第一步。
  ■探究
  让书店成为一种生活模式
  尽管网上购书已渐完善和扩大,给民营书店带来不小冲击,再加上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民营书店发展举步维艰,但有专家认为,书店仍具有自身优势,个性化发展前景看好。尤其是如何让书店不再是单纯的买卖,从而成为一种生活模式,值得探究。 
  杭州晓风(连锁)书屋创办人朱珏芳认为,各类民营书店过于分散,造成对其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的局限。顾客普遍不愿为购买不同类书籍四处奔波,如果能将杭州各类民营书店聚集在城市某一区域,肯定能集聚人气。“民营书店应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国外图书零售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经验也可以成为借鉴。国内的很多从业者在考察过发达国家的书店运营状况时,发现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决定了其图书的供应方式,并且国外书店不拼折扣而是拼服务。 
  可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如果读者去书店找书,通常的情况是营业员用电脑查找一番,一旦碰上没有库存的情况也就没有下文了。可见,国内书店的服务水准仍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  
  民营书店想要在图书行业中分一杯羹,服务是关键。由于图书行业的特殊性,民营书店的发展始终存在较大的障碍,在综合实力还无法与老牌书店竞争的现在,服务无疑成了民营书店发展的关键。
录入:mp066

上一篇:品牌个性并不神秘

下一篇:三个层面精准把握营销


美萍物业管理系统 美萍会所管理软件 美萍音像销售管理 美萍足浴管理系统 美萍桑拿洗浴管理 美萍会员管理系统 美萍娱乐管理系统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装修电子报价 美萍美发管理系统 美萍保健按摩管理 美萍酒店管理系统 美萍会员销售管理 美萍客户管理系统
美萍营销管理系统 美萍汽配管理系统 美萍汽车美容管理 美萍人事管理系统 美萍汽修管理软件 美萍餐饮管理系统 美萍手机销售管理
美萍酒吧管理软件 美萍建材销售管理 美萍茶楼管理系统 美萍培训机构管理 美萍快餐管理系统 美萍服装销售管理 美萍超市管理系统
美萍咖啡馆管理 美萍医药管理系统 美萍进销存系统 美萍洗衣店软件 美萍库存管理系统 美萍健身房管理 美萍体育场馆管理
美萍诊所管理系统 美萍鞋店销售管理 美萍图书销售管理 美萍体育用品管理 美萍瑜伽会馆管理 美萍房介管理系统 美萍眼镜管理系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