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店怎样在困境下突围
[日期:2009-07-14 ] |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
有书店倒下,就有书店起来,民营零售市场的格局正在一开一关之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008年是民营书店生死攸关的一年,是民营书店最为艰难的一年……”这样的论调屡见不鲜。在很多民营书店的管理者们那里,从2007年年底开始,各种压力一下子挤了过来,让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然而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压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同样,这些压力的成因,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个成本上升。
成本不是压垮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数民营书店最后关张时对外传递的信息,都是无法承受成本上升,只好选择结束经营。但从这些书店关张的过程来看,成本只是最后致命的一击,却非唯一的因素,包括折扣大战、网络书店崛起等都是导致地面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2007年11月,曾经在上海声名鹊起的民营书店——明君书店最后两家门店被查封。外界对于明君书店的倒闭,纷纷认定为“压倒明君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拖欠员工薪酬的7.3万元”。但据各种材料表明,明君书店并不缺少资金,而是由于书店管理者将书店的资金用于其他渠道,导致资金链断裂,无以为继,最后只好选择倒闭。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座谈会上,北京龙之媒书店董事长徐智明表示,包括广州、上海等地在内的门店物业费都有所上涨,有可能因为租金难以承受而选择另辟新址或寻找其他解决办法。但是,这并非龙之媒要面对的唯一压力。与网络书店对龙之媒的威胁比起来,物业租金还在其次。因为,物业租金还有挣回来的可能,但市场份额一旦被网络书店占领,要想抢回来就要难得多。
与龙之媒一样的各家民营书店之所以在2007年开始感受到如此大的压力,还因为两个字——折扣。
2007年开业的第三极书局,曾经让民营书店的管理者们自豪了好一阵子,终于有了可以与新华书店叫板的民营大书城了。但是,随后第三极书局参与的折扣大战就让周遭的民营书店叫苦不迭。折扣,曾经是民营书店的制胜法宝,但如今却有可能成为杀死自己的凶器之一,尤其是新华书店甚至是供货商开始“以牙还牙”的时候。
一家专门经营古籍类图书的民营书店老板表示,自己的书店已经难以为继,一些出版社一年两次的高折扣优惠行动吸走了大量客源。有些出版社甚至在开学折扣期间,将运书的大巴开进高校。折扣不仅对读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不打折不买,而且直接挤压了实力相对弱小的民营书店的生存空间,这种非市场行为直接破坏了市场,给本来就抗打击能力薄弱的民营书店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网上书店的兴起,是民营书店承受的另外一种压力,甚至出现了读者在卖场抄书名,然后到网上下订单的情况。对于本来就是“小本经营”的民营书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当当和卓越亚马逊们的折扣优势则更是让很多的民营书店无法承受,龙之媒就曾经一度在自己的网站上打出了“媲美当当卓越价”的宣传口号。
逆势扩张,还是迅速洗牌
与一部分民营书店因为各种原因倒闭相伴的,是另外一部分民营书店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姿态在本地或异地落地开花。在此前的报道中,我们用了“逆势扩张”来形容这些书店的“惊人之举”。但这些举动的背后,却隐藏着民营书店又一轮洗牌的“阴谋”。
“市场是有限的,同一个市场,你不去占领,肯定会有别的人去占领。”这是一位经营超市卖场的民营书店老总的话。在他看来,一批民营书店倒下去,也就意味着他们原来所占领的市场空了出来。如果这个时候其他生存下来的民营书店不能及时跟进,就会把市场让给别人。
今年3月份,已在厦门经营十多年的漳州晓风书屋厦门大学店因为所在街道拆迁、物业成本难以承受而选择临时关张。就在大家都为厦门光合作用书房感到担忧时,孙池和她的光合作用做出了惊人之举:当月底,光合作用在厦门一家600平方米的新店开业。同期开业的,还有光合作用在北京的一家门店。“在厦门买书,很多读者的第一选择是就近的光合作用书房,除了买书,这里的环境和氛围也相对较好。”这是厦门一位读者对光合作用的评价。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光合作用会在晓风书屋选择关张迁址的同时,却有新店开业的举动了。一关一开,市场在无形中就经历了一次小小的变化。
4月份,在郑州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接力出版社在全国寻找新书的销售代理商。在销售名单中,少儿图书经销商仍然是常客,但以前很多专注社科文艺图书的经销商也赫然在列。表面上看来,代理商出于利益的驱动,选择合适的代理产品无可厚非。但是从一个熟悉的领域杀向另一个已被分割的领域,却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会遭到同行的抵制。河南的郑州博览书店和郑州知本书屋两家分属于社科文艺图书发行联合体和少儿图书分销联合体,这两家批销商同时成为了接力出版社的代理商,谁有实力,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供货商的青睐。市场的重新组合,已经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突围 从观念到行动的嬗变
2006年,当当网在京、广、沪三大城市的订单量约占总订单量的60%,2007年就下降到了50%。而龙之媒2007年在这三大城市的订单量也刚好占到了总量的50%。这得益于徐智明所开展的网上书店策略。
面对当当们咄咄逼人的气势,徐智明和他的龙之媒选择了扬长避短的经营方式。在实体店受到网络书店冲击的情况下,他果断地选择了网上书店与实体店相结合、两者互为补充的经营方式,在全国900个市县实施货到付款,并主动“打入”到当当网的经营体系中,在当当网的店中店开了自己的经营平台。
网络与实体书店相结合的突围之路,龙之媒并不是第一家。
早年的贝塔斯曼与席殊书屋都曾经希望利用实体店的店面优势为接下来开展的网上书店服务,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新一轮的网络与实体店互动模式,各方都显得比较低调。
5月初,湖南弘道文化有限公司位于长沙市定王台的弘道图书超市将于近期全面升级。据悉,弘道还将在今年开设十多家门店。而在此之前,湖南弘道还启动了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ANI图书网,这个依托于湖南弘道各实体门店的网上书店,将最大程度地利用弘道已有门店的网络系统,完成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无疑,弘道即将开设的十多家新门店,将为其网上书店在湖南各个县市级市场打下物流配送的基础。
完善已有市场,深挖本地市场,则是以新知为代表的民营连锁书店的另一个突破口。
昆明新知在不断地开新店,但他们的新店却只限在云南省内。对于这个市场,他们已经耕耘了很多年,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打造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在外面的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情况下,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显然要容易得多。 “这是一次战略性转移”,新知人对他们的策略很满意。当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市场被新华书店瓜分、被已有书城抢占殆尽的时候,县级城市也就是所谓的“三级市场”的突围抢占已经悄然开始。
此外,商场、超市等卖场也正在引起民营书店的重视。在四川成都,今年就兴起了小书店热。据四川学习书店工作人员李清介绍,最近在成都市区新开了好几家书店,大多是之前在邻县做得比较好,现在进入成都拓展市场。与很多书店动辄数百平方米不同,这些书店更倾向于做超市卖场书店或小型便民书店。而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会议上,陕西天地合和出版物物流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游勇也表示,7月份全国数家主攻商场、超市卖场的经销商将联合成立一个联合体,专门针对这个“小市场”做好营销,利用联合体的优势从上游供货商那获得更多的优惠条件。
或许,对于民营书店的这些突围之举,现在来说成功或是失败还为时过早。但至少他们已经奏响了突围的序曲。而他们的突围能够给民营书店的格局带来多大的改变,则有待时间来检验。但从他们的目标和所开展的行动看,优胜劣汰,绝对是这一轮反攻的关键词。
录入:mp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