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吃过快餐?不论是中式的盒饭、米饭套餐,还是西式的汉堡包、炸鸡腿等等,相信许多人都尝过。快餐,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却是一个人人熟悉的,几乎天天都能看到、闻到、吃到的“身边”的话题。
半数以上的人常吃快餐,且经常吃中式快餐的人数基本上是吃洋快餐人数的一倍。
有些人经常吃快餐,有些人很少吃快餐。在受访者中间,29.3%的人在过去一个月中没吃过快餐。8.3%的人记不清吃过几次快餐,在吃过快餐的62.4%的人中平均每人一个月内吃过9.06次快餐,最多的90次,最少的1次。
近年来,中式快餐与洋式快餐大战始终不断,调查结果显示,21%的市民最常吃的是米饭套餐这种中国式的快餐,但值得注意的是汉堡包这种典型的西式快餐直逼其后,所拥有的客户群体比例仅比米饭套餐低不到百分之一。饺子、馄饨、面条等面食也是颇受欢迎的。
除此之外,调查还发现比较常吃快餐的时间在晚餐的人比早餐的人多,但中午吃快餐依然是最多的。
调查结果还显示:33.69%的人最常吃的快餐是西式的,而61.73%的人最钟情的仍是中式快餐。
中式快餐,应取长补短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看到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较量”的另一面:我国传统餐饮工艺标准化程度低,制约了中式快餐的发展。大成永和食品(北京)有限公司营运及行销资深经理杨炳坤坦言,国外的食品比较单纯,汉堡包、三明治就是主食,种类比较少;而中国饮食品种太多,工艺复杂,这既是优势,也是制约中式快餐发展的障碍。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烤一烤,炸一炸,就这么简单。而中式快餐,煎、炒、炸……有不同的工艺。同一种食品,竟也千差万别,比如同为面条,就有酸菜面、甜酱面……北方人爱吃粗的,南方人爱吃细的,各不相同。快餐是快速组合食品。如何实现传统餐饮食品的标准化,需要探索。
作为一种以工业化生产为基本特征的产业,快餐业对加工基地、机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性投入要求很高。而现在的中式快餐企业的资金大都来自民间,比较分散,显得实力不够雄厚。因此,资金问题是制约中式快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自我积累、滚动发展仍是中式快餐企业的普遍情况。相关政策与行业支持不配套、服务性机构发展缓慢,也是制约快餐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专业化组织与相关的社会性服务机构发展缓慢,尚无全国性的快餐专业组织,未能对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
谈到中式快餐在发展过程中最欠缺的是什么,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市场总经理刘建明一针见血地指出,是经验。
的确,现代西式快餐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办法。而我国发展中式快餐的历史才10多年,管理现代快餐企业的经验十分匮乏,对连锁理论及初中熟悉的人才,实在是少之又少。10年来,中式快餐企业照猫画虎,不断摸索,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向洋快餐学习的过程。这当中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其中,第一个偏差是定位失误。
洋快餐有他们的消费定位,他们在我国的目标顾客群是青少年,是家庭组合。而一般成年人更喜欢中式食品。只有在有了明确的目标顾客后,才能进行食品设计,提供相应的食品,定出适宜的价格。应该说,中式快餐在满足消费者口味上没问题,但定价高就难免“和寡”。一些中式快餐店“仿照”西式快餐店定价,结果是:许多消费者进去消费后常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里的豆浆与早点摊区别不大,怎么会3元一碗?葱油饼的味道并不比家里做的香多少,却要价6元一块。中式快餐店里的食品都是中国老百姓们日常吃的东西,价格却比平常消费的贵出好多。这也许是许多人花同样多的钱却愿意选择麦当劳等西式快餐的原因,因为至少花钱多了一份新鲜感。
中式快餐的另一个偏差是在连锁经营上急于求成。殊不知,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的能力,开店越多,问题也随之增多。此外,一个成熟的快餐企业,除了提供美味的食物外,还应向客人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和服务。目前的中式快餐餐厅,大多单纯作为销售食品用餐的场所,服务上有很大欠缺。
中式快餐能否“火”起来
毋庸置疑,发展中式快餐的条件正在成熟,正在改善。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随着市场经济和消费市场的活跃,“外食人口”在增加,为快餐业的发展提供了需求。经过10年探索,已基本形成了中式快餐的发展思路,奠定了今后发展的良好基础。
据国家内贸局服务消费司统计,在1996年,全国专业快餐公司只有800个左右,快餐网点40万家,快餐业年工农业额约400亿元。到1999年,全国快餐企业与经营网点达到80多万家,快餐业营业额实现750亿元,营业额比上年增幅20%以上,高于餐饮行业7个百分点。快餐已成为支撑餐饮行业发展的快速增长点。
总之,快餐市场最终走向如何,要看中式快餐能否依据消费者的标准,有所区分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快餐市场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人近年来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过程。我们相信在西式快餐更广泛地进入百姓人家的同时,中式快餐也会以更好的消费环境、卫生状况、服务水平以及更适宜的价格来适应市场的变化。